本報記者字強
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努力成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雲南發展作出的重要指示和明確要求。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來自雲南的代表委員們牢記總書記的千鈞囑托,圍繞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圍繞奮力開創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局面,結合雲南謀定新出路、謀劃新舉措,積極履職建言獻策。
堅守民族團結生命線
過去,怒江大峽谷獨龍江一年裏有半年大雪封山,人們3月到北京幾乎不可能。等雪季過去,去昆明都要花4天時間。而今年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馬正山到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總共用了不到1天時間。
獨龍族是全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是新中國成立後直接從原始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直過民族”。2019年,獨龍族的貧困發生率是2.63%,目前已經降爲0,整個民族脫貧奔小康,一步跨千年。
2014年4月,獨龍江公路隧道貫通,獨龍族群衆終于不再因大雪封山而與世隔絕,F在獨龍江上還建起了6座“彩虹橋”,人們過江不再靠溜索,所有自然村也都通了硬化路,村民“出行難”基本得到解決。
馬正山說,現在獨龍族群衆種草果,采蜂蜜,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産業,家家戶戶年人均收入過萬元,村裏小汽車逐漸多了起來。
這是雲南堅守“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信念,兌現“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不讓一個民族地區落伍”承諾的真實寫照。
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後,雲南把9個“直過民族”和2個人口較少民族列入脫貧先行攻堅計劃,創新實施“一個民族一個行動計劃、一個集團幫扶”攻堅模式,成功于2020年11月實現“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全部脫貧摘帽,創造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解決邊疆少數民族發展問題的生動實踐。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民族團結是雲南必須堅守的生命線。”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任拉瑪·興高說,站在“兩個一百年”曆史交彙點上,雲南將全面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在雲南不謀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謀全局”的思想,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創建工作,堅定不移地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貫穿于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的各領域和全過程,力爭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作出示範。
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辯證關系
研究制定生態保護補償條例、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推進生態系統保護和修複……這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加強生態建設作出的相關工作安排。爲此,全國人大代表、雲南昊邦醫藥集團董事長李彪在全國兩會期間提交了一份《關于構建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物資源綠色發展示範區的建議》。
雲南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之一,也是全球34個物種最豐富且受到威脅最大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是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和西南生態安全屏障。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于5月份在昆明召開,這對展示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宣傳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具有重要意義。
李彪認爲,雲南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世界意義。借由COP15大會,希望雲南能夠得到世界的持續關注,成爲一張亮眼的“綠色名片”。他建議,國家給予特殊政策支持,以雲南全境或部分區域打造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示範區。國家可以考慮設立專項資金,用于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代償地區經濟發展損失。
保護與發展並行不悖。李彪所從事的中醫藥産業既涉及中藥材資源保護問題,也涉及利用問題。李彪說,雲南擁有全國過半的天然藥用植物資源,但有的藥用生物資源因爲缺乏保護或過度使用瀕臨滅絕,正確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迫在眉睫。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利用涉及多學科、多領域和“産學研”多環節,需要組建專業團隊和科研機構,分類開展種質溯源、物種繁衍、高效利用等課題研究。
挑戰不容忽視。代表委員們指出,當前雲南的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土地利用改變、生物資源過度開發利用、環境汙染、外來物種入侵、遺傳資源流失等威脅依然嚴重,仍需全社會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環境監測站副總工程師楊曉雪說,要利用COP15機遇,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弘揚生物多樣性相關知識和文化,拓寬社會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督渠道,進一步凝聚全社會力量,吸引各方參與保護;與世界各個國家、地區和有關國際組織深化合作,共同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
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更好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加強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創新;發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發揮好各類開發區開放平台作用;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些部署和舉措引發代表委員們深入討論。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近年来,云南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持续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全力打造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中心,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
對外開放,交通先行。當前,雲南連接南亞東南亞的立體交通網越織越密,中越、中老、中緬國際通道高速公路雲南境內段全面建成通車;“八出省、五出境”的鐵路網不斷延伸;航線實現南亞東南亞國家首都全覆蓋;備受期許的中老鐵路將于2021年底建成通車,屆時昆明至老撾首都萬象有望夕發朝至。
“建设更加完善的立体交通网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周边国家经贸往来的基础保障和优先方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耕捷说,未来几年,云南鐵路建設将从构建大通道、服务大战略的角度出发,完善枢纽和节点,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联通枢纽。
開放型經濟新格局加速形成。以自貿試驗區爲載體,雲南不斷加強貿易暢通。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自2019年8月成立以來,圍繞106項國家改革試點任務推動制度創新,引領推動省內各類園區聯動發展。2020年,雲南自貿試驗區外貿進出口完成717.9億元,同比增長91.4%,拉動雲南外貿整體增長14.8個百分點?缇畴娚獭⑹袌霾少徺Q易等發展勢頭強勁。
“中國雲南自貿試驗區紅河片區已累計注冊企業530戶,2020年招商引資31.08億元,外貿進出口總值140億元,同比增長80.2%。”全國人大代表、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州長羅萍介紹,片區圍繞面向東盟加工制造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中越經濟走廊新合作示範區的“三個定位”,加快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等重點項目建設,全面實施“非禁即入”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初步形成産業集聚效應。